秦穆公嬴任好

Qin Mu Gong

秦穆公嬴任好是春秋时期政治家,秦国第九位国君,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,对秦国的发展和古代西部的民族融合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。

秦穆公的人物生平

继承君位

秦穆公是秦德公少子,秦宣公、秦成公之弟。秦德公生了三个儿子:长子秦宣公,次子秦成公,少子秦穆公。秦宣公在位十二年,他自己的九个儿子没有一个继位,由其弟弟秦成公继位。而秦成公去世后,他的七个儿子也都没有继位,而由秦穆公继位。

秦穆公(公元前659年),秦穆公继位。同年,秦穆公亲自率兵征伐茅津一带的戎人,取得了胜利。

秦晋之好

秦穆公四年(公元前656年),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,拉拢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,秦穆公亲自向晋献公提亲,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。后来,晋献公年迈昏庸,受宠最多的妃子骊姬,谎称申生要毒死晋献公,借晋献公之手除去申生。于是,晋献公另外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,分别逃往他国避难。

秦穆公九年(公元前651年),晋献公去世,晋国臣子里克杀死骊姬的儿子奚齐和她妹妹的儿子卓子,想迎奉重耳回国,秦穆公也想这样做,但臣子认为重耳贤能皆胜过夷吾,会让晋国变得强大,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国家,于是秦穆公转而迎立夷吾为国君,是为晋惠公。但是不久,晋惠公畏权杀死里克等老臣,又派人追杀重耳。

击败晋国

秦穆公十四年(公元前646年),秦国发生了饥荒,向晋国借粮食。晋国君臣却想趁机攻打秦国。

秦穆公十五年(公元前645年),晋国军队攻打秦国,秦穆公亲自率领军队迎击。秦穆公最终打败了晋国军队,并且俘虏了晋惠公。之后,秦穆公与晋惠公订立盟约,放晋惠公回国。晋惠公派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,秦穆公为了掌控公子圉,把自己的女儿怀嬴嫁给了他。

拥立重耳

秦穆公二十二年(公元前638年),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,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,就扔下妻子,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。

秦穆公二十三年(公元前637年),晋惠公夷吾去世,公子圉即位,是为晋怀公,跟秦国不相往来。秦穆公很生气,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。

秦穆公二十四年(公元前636年),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攻下晋都,成功登上国君之位。重耳派人杀死晋怀公,晋怀公在位不到一年就身死。秦穆公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了重耳。

东进退军

秦穆公三十年(公元前630年),秦穆公、晋文公出兵围攻郑国,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,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。晋军驻扎在函陵,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。到了深夜,烛之武用绳子吊出城墙,他见到秦穆公,代郑文公结盟,秦穆公很高兴,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。派杞子、逢孙、杨孙守卫郑国。晋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,晋文公反对。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。

三将灭滑

秦穆公三十二年(公元前628年),晋文公和郑文公去世,秦穆公便想借此机会打败郑国、晋国,谋求霸业。

秦穆公三十三年(公元前627年),秦穆公派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三位大将去攻打郑国。秦军进军途中到达滑国,灭了滑国就回去了。

秦晋失和

秦穆公三十三年(公元前627年),秦军消灭滑国之后,就班师回国。晋襄公知道滑国被灭之后,愤怒地说:“秦国欺人太甚,趁我国丧期间,灭了我晋国的属国滑国。”于是派兵前往崤山,伏击班师回国的秦军,晋国的军队大获全胜。并且俘虏了秦国的孟明视、西乞术、白乙丙三位大将。

晋军大胜秦军,十分高兴,准备将秦军的三员大将杀了,用他们的头颅来祭祀祖先、庆祝胜利。晋襄公的后母是秦穆公的女儿,她听说这件事非常着急,就对晋襄公说:“秦军战败,秦国的国君怨恨他们已经深入骨髓了,不如放他们回去,让秦国的国君自己来处置他们。”晋襄公听她说得在理,就把孟明视等人放了,可后来又后悔了,便又派人去追。待追兵赶到黄河边上,孟明视三人坐的船才离岸。追兵没船,只得作罢。这样,孟明视、西乞术和白乙丙保住性命,回到了秦国。

秦穆公得知孟明视、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人侥幸逃回,就身穿丧服,亲自到城外迎接他们。

秦穆公说:“我不听百里奚、蹇叔的话,使你们受到屈辱,你们三人又有什么罪呢?你们要发奋雪耻,不要懈怠。”之后秦穆公让他们三人官复原职,更加器重他们。

秦穆公三十四年(公元前626年),秦穆公派孟明视等将领,率兵攻打晋国。晋国国君料到秦国不会甘心的,备战的事也没有放松,见秦国来攻就派出大军迎战。两军相逢厮杀一场,秦军败下阵来,只好退兵返回秦国。

秦穆公三十六年(公元前624年),孟明视认为征伐晋军的时候到了,他请求秦穆公御驾亲征,经过充分的精心准备,秦穆公、孟明视率大军,浩浩荡荡地杀奔晋国。

秦军渡过了黄河,孟明视下令烧毁渡船,表示没获胜利便不生还。先锋由孟明视亲自担任,秦军一路上势如破竹,晋军坚守不出,秦穆公率大军攻下晋国的郊(今山西闻喜西)和王官(今山西闻喜)两地,然后从茅津(今山西平陆县茅津渡)渡过黄河,进入崤山谷中,掩埋当年战死将士的尸骨,秦穆公发表一篇深表自责的讲话。

称霸西戎

当时,在今陕甘宁一带,生活着许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国,如陇山以西有昆戎、绵诸、翟,泾北有义渠、乌氏、朐衍之戎,洛川有大荔之戎,渭南有陆浑之戎。他们生产落后,披发衣皮,各有君长,不相统一。他们常常突袭秦的边地,抢掠粮食、牲畜,掳夺子女,给秦人造成很大的苦难。秦穆公向西发展,采取了比较谨慎的策略,先强后弱,次第征服。

当时,西戎诸部落中较强的是绵诸(在今甘肃天水市东)、义渠(在今甘肃宁县北)和大荔(今陕西大荔东)。其中,绵诸有王,住地在秦的故土附近,与秦疆土相接。正好,绵诸王听说秦穆公贤能,派了由余出使秦国。秦穆公隆重接待由余,向他展示秦国壮丽的宫室和丰裕的积储,向他了解西戎的地形、兵势。又用内史廖的策略,挽留由余在秦居住。同时,给绵诸王送去女乐十六人。动听美妙的秦国音乐舞蹈,使戎王大享眼耳之福。他终日饮酒享乐,不理政事,国内大批牛马死亡,也不加过问。等到绵诸国内政事一塌糊涂,秦穆公这才让由余回国。由余看到这种情况,进行劝谏,受到戎王的拒绝。在秦人的规劝下,由余终于归降秦国。秦穆公以宾客之礼接待由余,和他讨论统一西方戎族的策略。由余长期生活在戎人中,对他们的情况非常熟悉,他的建议秦穆公很重视。秦国根据由余的计划,逐渐灭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国家12个(一说20个),开辟国土千余里。因为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,周王特加祝贺,并赐金鼓,希望他擂鼓继续向戎人进攻,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秦穆公“称霸西戎”。

为了使国家强盛,秦穆公四处搜求人才,重用他国来的客卿,西边从西戎取得由余,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,又从宋国迎来蹇叔,还从晋国招来丕豹、公孙支。这些谋臣武士,辅佐秦穆公,使秦国兵强马壮。

穆公之死

秦穆公三十九年(公元前621年),秦穆公去世,安葬于雍(今陕西凤翔东南),太子嬴罃继位,史称“秦康公”。

秦穆公死后,人才被用来殉葬毁灭,他的继承者们也都平平无大作为。终春秋之世,秦国再没有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有过上乘的表演。

秦穆公的为政举措

政治

秦穆公在位期间,广纳贤士,大胆任用非本国的人才,开秦国任用客卿制度之先河。在他的感召下,号称“五羖大夫”的百里奚、相马专家伯乐及九方皋纷纷投其门下。由于他在用人方面,始终采取“得其精而忘其粗,在其内而忘其外”的相马之法,因而,取得了巨大的成功。[22]他不愿意重用本国的贵族,他怕贵族势大,国君反倒受了他们的牵制。他宁可重用外来的客卿,外地来的人权力尽管多么大,也只限于他一个人,不可能像豪门大族那样割据地盘,建立自己的势力,威胁国君。史载他执政期间,“益国十二,开地千里”,整个广阔的西部地区为他所独控。

军事

秦穆公还是位治军有方的人。秦人自古就有养马的传统,可以说是个马背上的民族。秦穆公当政后,发挥这一优势,建立骑兵部队并为每一位士兵配备一把匕首。这比赵武灵王赵雍胡服骑射的改制要早得多。 成语“短兵相接”亦因之而来。

争霸晋国

秦穆公三十二年(公元前628年)冬,晋文公死。这时,杞子从郑国派人送信给秦国说:“郑国人将北门的钥匙交给了我,如果悄悄地派军队来,郑国就能得到。”秦穆公问计于蹇叔和百里奚,两人均劝他不要采取这次军事行动,秦穆公不听,而是派遣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、蹇叔的儿子西乞术和白乞丙三将带兵出发。秦国去远征郑国无功而返,于是在往回撤兵的半路上灭了滑国。滑国是晋国的同姓之国。当时,晋文公还没有下葬。太子襄公愤怒地说:“秦国欺侮我丧父,乘机攻灭我的同姓之国。”于是,将丧服染成黑色,出兵在崤山阻击,大败秦军。

秦穆公三十四年(公元前626年),秦穆公又派孟明视等带兵东向,与晋军战于彭衙(今陕西白水东北),秦军再次失败。两次较量,秦东进的路被晋国牢牢地扼住,只得转而向西发展。

称霸西戎

秦穆公元年(公元前659年),秦穆公亲自带兵讨伐茅津(今山西芮城东)的戎人,开始了扩张疆土的事业。秦穆公三十二年(公元前624年),秦穆公亲自率兵讨伐晋国,渡过黄河以后,将渡船全部焚毁,表示誓死克敌的决心。秦军夺得王官(今山西闻喜西)和郊。晋军拒不出战,秦军从茅津渡过黄河,到南岸崤地,在当年的战场为战死的将士堆土树立标记,然后回国。转而向西方发展。

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,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,扶立了晋国三代君主的秦穆公,眼睁睁看着晋文公当了霸主,实在是心中不忿,他不顾老臣百里奚、蹇叔的冒死劝谏,趁晋文公刚死之机,三次挥师东进,却只收获了累累白骨和血的教训。在执政的最后几年,秦穆公终于改变了东进战略,转而向西,兼并西戎二十国,开疆拓土,秦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,史称“称霸西戎”。“兼国十二,开地千里”。

秦穆公三十六年(公元前624年),秦军夺得王官(今山西闻喜西)和郊。秦穆公三十七年(公元前623年),秦军出征西戎,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包围了绵诸,在酒樽之下活捉了绵诸王。秦穆公乘胜前进,二十多个戎狄小国先后归服了秦国。秦国辟地千里,国界南至秦岭,西达狄道(今甘肃临洮),北至朐衍戎(今宁夏盐池),东到黄河,史称“穆公赵霸西戎”。周襄王派遣召公过带了金鼓送给秦穆公,以表示祝贺。

外交

秦穆公九年(公元前651年)晋献公死,骊姬子奚齐继位,旋即被其臣里克杀死。秦穆公派百里奚带兵送夷吾回国继位,是为晋惠公。夷吾事先答应将河西八城割给秦作为谢礼,但继位后却毁约。晋臣丕豹逃到秦国,受到秦穆公重用。秦穆公十二年(公元前648年)晋国旱灾,秦穆公运了大量粟米给晋。

秦穆公十四年(公元前646年),秦国发生饥荒,晋国不仅不给秦国粮食救灾,反而乘机出兵,于次年攻秦。双方在韩原大战,秦军最终生俘晋惠公。在周襄王和穆姬的请求下,秦穆公赵任好与晋惠公结盟后,将其放回。晋惠公送太子圉到秦国为质子,并将黄河以西的地方献给秦国,秦的东部疆界扩至龙门。

秦穆公二十三年(公元前637年),晋惠公死,公子圉逃回国继位,是为晋怀公,继续迫害逃亡的公子重耳。秦穆公于是将重耳从楚国迎来,以极为隆重的礼节接待,将女儿文嬴及四位宗女嫁其为妻,然后于次年送重耳回国为君,是为晋文公。晋文公杀死子圉,在秦国的参与下,尊王攘夷,败楚城濮,成为霸主。

秦穆公三十年(公元前630年),秦又出兵帮助晋文公围郑。郑老臣烛之武夜里从围城中用绳子吊着逃出,见秦穆公说:“郑国灭亡,于秦不利。晋国的力量增强,相当于秦国的势力减弱,况且晋人这次开拓了东边的领土,下次就会向西边的秦国用兵。大君何必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,帮助晋国呢?”秦穆公于是与郑结盟,留杞子、逢孙、杨孙戍守,罢兵而还。

秦穆公的轶事典故

问贤伯乐

秦穆公对伯乐说:“你的年纪已经这么老了,子孙中还有能够派出去挑选良马的人吗?”

伯乐回答说:“良马能够从外表的体态、筋骨看出来。至于天下的千里马,好像绝迹了,又好像逃匿了,这种千里马,奔驰起来似乎离了地面,四蹄不着尘土。我的子孙才能低下,只能派他们挑选良马,却不能够教他们挑选天下的千里马。我有个曾经同我一块挑担卖柴的朋友,名叫九方皋,这个人相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,请您接见他。”

秦穆公接见九方皋,派他外出挑选千里马。

三个月后回来,向穆公报告说:“挑选到了,在沙丘那里。”

秦穆公说:“什么样的马呀?”

九方皋回答说:“母马,毛色纯黄。”

秦穆公派人去牵马,却是公马,毛色纯黑。穆公不高兴,叫伯乐进来,说:“糟糕了,你所推荐网址:bd66.cc去挑选马的人,竞然连马的毛色是什么、公母都分辨不出来,又哪里谈得上能挑选良马千里马呢?”

伯乐长叹一声,说:“达到这样一种地步了啊!这正是相马能力超过我千万倍而难以计数的地方哩。如九方皋之所看视的,是天机不显的妙处,掌握的是内质之精,往往忽略外表之粗,重在蕴藏体内的力量而忽略表现在体外的现象见到的乃是天机妙处,不去看那些可以不看的毛色公母之类;只看所应当看的关键之处,而有意不看那些不必看的地方。九方皋的相马本事,在于寻找到比一般良马可贵的妙处。”九方皋选定的马牵来了,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千里马。

羊皮换贤

秦穆公五年(前655年),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。当年晋献公灭虞,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、百里奚。百里奚是虞国的亡国大夫,很有才能。晋献公本想重用他,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。这次,有个大臣对晋献公说:“百里奚不愿做官,就让他做个陪嫁的奴仆吧。”公子絷带着百里奚等回国时,半道上百里奚却偷偷逃走了。秦穆公和晋献公的大女儿结婚后,在陪嫁奴仆的名单中发现少了百里奚,就追问公子絷,公子絷说:“一个奴仆逃走了,没什么了不起。”朝中有个从晋国投奔过来的武士叫公孙支,把百里奚介绍了一番,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贤才。于是,秦穆公一心想找到百里奚。

再说百里奚被楚兵当作奸细抓了起来。百里奚说:“我是虞国人,有钱人家看牛的,国家灭亡了,只好出来逃难。”楚兵见这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一副老实相,不像个奸细,就把他留下来看牛。百里奚还是有一套牧牛的本领,把牛养得都很肥壮,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——“放牛大王”。楚国的君主楚成王知道后,就叫他到南海去放马。后来秦穆公打听到百里奚的下落,就备了一份厚礼,想派人去请求楚成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国来。

公孙支说:“这可万万使不得,楚国让百里奚看马,是因为不知他是个贤能之士。如果您用这么贵重的礼物去换他回来,不就等于告诉楚王,你想重用百里奚吗?那楚王还肯放他走吗?”秦穆公问:“那你说说怎样弄他回来?”公孙支答道:“应该按照一般奴仆的价钱,花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。”于是秦穆公派一位使者奉命去见楚王,说:“我们有个奴隶叫百里奚,他犯了法,躲到贵国来了,请让我们把他赎回去办罪。”说着献上五张黑色的上等羊皮。

楚成王就命令把百里奚装上囚车,让秦国使者带回去。秦穆公亲自召见百里奚,是个七十岁的老头,不觉脱口而出道:“可惜啊,年纪太大了。”百里奚说:“大王,如果您让我追逐天上的飞鸟,或者去捕捉猛兽,臣确实太老了;但如果和大王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,臣还不算老呢。”秦穆公赵任好一听,不由肃然起敬道:“我想让秦国超过其他的国家,您有什么办法吗?”百里奚说:“秦国虽在边陲地区,但地势险要,兵马强悍,进可以攻,退利于守,我们要充分利用自己有利的条件,乘机而进。”秦穆公听了,觉得百里奚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,就封他为上卿,治理国事。谁知百里奚连连摆手说:“大王,臣有个朋友叫蹇叔,他的才能远远胜过我,请大王封他为上卿吧。”秦穆公一听还有比百里奚更能干的人,连忙派使者带着重金,到蹇叔隐居的地方请他出山。

蹇叔为了让自己的好友百里奚能安心地留在秦国佐政,便随着使者来到了秦国。秦穆公高兴极了,他对蹇叔说:“百里奚多次对我说到你的才能,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蹇叔说:“秦国之所以不能立于强国之中,主要是威德不够。”秦穆公赵任好说:“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呢?”蹇叔说:“治法要严,别的国家就不敢欺负您;对百姓要宽容,人民就会拥护您。要想国家强盛,必须教民礼节,贵贱分明,赏罚公正,不能贪心,也不能急躁。我看许多强国,霸业已经衰退,秦国一步一步富强起来,称霸的日子就不远了。”

秦穆公被蹇叔的一番话说得心服口服,心花怒放,于是封百里奚为左庶长,蹇叔为右庶长,称为“二相”。五张羊皮换来五位贤人的事,后来成为千古佳话。

穆公亡马

秦穆公在岐山有一个王室牧场,饲养着各式各样的名马,有一天几匹马突然逃跑,管理名马的牧官大为惊恐,如果被主公知道,便要斩首,因此四处寻找,结果在山下附近的农村找到了部分疑似马的骨头,心想一定是被这些农民吃掉了,秦穆公的牧官于是大为愤怒,把这三百个农民全部判死刑,交给秦穆公定夺。

牧官怕秦穆公震怒,于是带着这些农民向穆公报告说,很对不起,这些农民把名马吃掉了,因此才判他们死刑。秦穆公听了不但不怒,还说这几匹名马是精肉质,就赏赐给他们酒。结果这三百个农人免除了死刑,捡回一条命高兴的回家,心里永远感谢穆公的恩德。

秦穆公与晋惠公交战,平常在战场上战无不胜的秦穆公,这次却冲得太厉害,陷入绝境,士兵被敌军包围,眼看快被消灭,穆公已认识到自己有战死的可能性。这时敌军的一角开始崩裂,一群骑马的部队冲进来,靠近秦穆公的军队协助战斗,这些不知从哪里来的部队非常勇猛,只见晋军节节败退最后撤走了,援军保护秦穆公脱离险境。到达安全地点后,秦穆公向这些勇敢善战的士兵敬礼,并问他们是何方的军队?他们回答说:我们是从前吃了您的名马,而被赦免死罪的农民。这些农民比穆公的部队更勇猛,他们是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才拼命奋战。秦穆公的得救,完全是他以前救三百条性命的恩德救了自己。

有关秦穆公嬴任好的其他内容